欢迎访问新医改评论 XYGPL.COM 您是第 3544263 位访问者
好像今年各位诊所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:患者越来越少,诊所很难活下来。
网上有不少讨论今年诊所难做的话题,ABC自己的客户群里也有同样的讨论。
为什么今年患者越来越少,诊所越来越难做?
今天我们从政策原因、患者原因、诊所自身原因3个方面一起探讨下,尤其是诊所自身原因,90%的诊所都有这些问题。
国家强基层政策影响下,一方面医疗资源更多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、乡镇卫生院倾斜,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升。
另一方面,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挂号方便、管理正规、离家也近。患者常见病、慢性病治疗自然会选择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。
图片来源:网络
2024年至今,国家医保局形成了一套“日常巡查—专项整治—飞行检查—大数据监控”的监管组合拳,医保智能监管
全面落地,诊所违规开药、套刷医保等行为无所遁形,罚款大于收入。
图片来源:国家医保局官网
过去很多诊所凭借“以药养医”获得了不错的收入,从去年起各地开始推行挂网药品“零差价”政策,规定挂网药品医保结算价格不得超过挂网价,未挂网药品结算价格也不得明显高于地区均价,进一步压缩药品利润空间。
近几年互联网医院、线上问诊平台快速发展。许多轻症、复诊、配药需求被线上服务满足,患者在家即可获得咨询和处方,部分地区还有线上医保支付,进一步方便患者线上就医,减少了线下就诊需求。
前有互联网获取信息,后有AI深度思考解决问题,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,对于常见的小问题大概率自行处理。
90后、00后患者更认品牌、看环境、重体验,倾向于选择有品牌背书的连锁诊所或是能够提供便捷服务的诊所,对部分环境差、服务差的“老破小”诊所天然不信任。
今年诊所常常在问:都是做同样的事,患者为什么变少了?
从披露的数据来看,诊所开始大量扩张是在疫情刚刚放开的2023年,当时因为疫情,大量诊所建立起了“被动治疗”模式,诊所什么都不用做,都有大批患者上门就诊。
图片来源:网络
通过前面2个版块的分析明显可以看出,过去诊所“等着患者上门赚药钱”的模式已经很难走下去了,诊所需要转变思维,从“被动治疗”转向“主动提供健康管理”,并且设计打包套餐减轻对医保的依赖、提升客单价。
大部分诊所仅针对常见病进行诊疗,一方面造成服务同质化严重,行业内卷加剧,另一方面也让诊所定位模糊,未能精准锁定目标人群。长此以往,诊所竞争力逐渐削弱,患者越来越少。
图片来源:网络
前面针对患者的分析提到:现在的患者注重就医体验,信息技术落后的诊所大概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,从而导致患者流失。
如何才能满足患者需求?
在当下这个医保政策收紧、诊所急需转型的关键时期,一套好用的诊所系统能够帮助诊所满足合规要求,做好精细化管理,提升患者体验。
![]() |
||||